新聞中心
學生體質在下滑 輸不起的家長把運動讓位于學習
74%的家長從不帶孩子運動,學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專家呼吁以法律形式強制執(zhí)行——
拯救政策為何止不住青少年體質的下滑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前北京奧組委副主席蔣效愚、北京體育大學校長楊樺、冬奧會冠軍楊揚等多名代表都提出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持續(xù)下滑,有關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工作仍需大力推進的提案。
事實上,近3年來,相關政府部門出臺了諸如“學生冬季長跑”、“每天鍛煉一小時”、“中考體育考試加分”等多項旨在促進學校體育運動開展、增強青少年體質健康的舉措,但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并沒有明顯好轉,距離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5年內實現(xiàn)我國青少年普遍達到國家體質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素質明顯提高,營養(yǎng)不良、肥胖和近視的發(fā)生率明顯下降”的目標更有明顯差距。
扭轉青少年體質下滑的工作如今仍未見到明顯效果,但青少年的成長并不能等待相關工作的成熟、完善,正如人大代表楊樺所疾呼的,如果眼下中國的這一代青少年再不加強鍛煉,他們將可能成為新的“東亞病夫”。
手無縛雞之力的城市新生代
晚上8點,17歲的高二學生小夏正趴在書桌上做作業(yè),小夏的母親秦女士悄悄地把書房門關上。在客廳里,她與記者聊起了發(fā)生在1個多月前的一段令她吃驚的回憶。
那是今年春節(jié)前的一個下午,秦女士從超市買回米、面、油、水果和飲料等年貨,由于丈夫不在家,秦女士打電話讓兒子到樓下幫著拿東西。“其實沒什么重活,就是讓他把東西從車上一件件拿到電梯口,50斤的大米,我都能搬得了,這孩子竟然說搬不動。”秦女士壓低了聲音說,“我開始以為是他怕累,偷懶,后來才覺得,他可能真是沒那么大勁兒,他搬了其他東西,來回幾趟后就吃力的不行。我當時真是又驚又氣。養(yǎng)了這么大一兒子,人長得像模像樣,怎么會這樣弱不禁風、手無縛雞之力?!”
與秦女士有相同感受的當代中國父母應該不在少數(shù),據(jù)教育部等有關部委對全國8萬余所大中小學學生的體質調查顯示,2008年,我國青少年體質狀況相比2007年有所好轉,這表明我國青少年體質狀況持續(xù)下滑的趨勢得到一定的遏制,但整體水平依然令人擔憂,尤其是在肺活量、肥胖率、近視率、速度、耐力、血壓調節(jié)機能等人體基本素質上,我國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整體水平仍處在危險邊緣。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吳鍵博士新近研究的國家社科課題——《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從青少年行為的角度分析了導致學生體質健康下降的原因。初步調查顯示,因城市化的發(fā)展,我國60%以上學生的居住環(huán)境不具備進行體育運動的條件;因生活方式的改變,在休息和節(jié)假日的空閑時間,學生最喜歡做的3件事是:上網(wǎng)聊天和游戲、聽音樂學唱歌和看電視,出去運動的不足30%;因家庭教養(yǎng)方式過于溺愛和嬌慣,我國74%的家長從來不帶孩子一起運動,近70%的學生放學回家后就不允許出去運動;在升學和考試壓力下,我國近70%的畢業(yè)班學生在休息日和節(jié)假日參加課外輔導,平均每人要參加3個輔導班,最多的要參加6個;將近70%的學生在上課日每天的家庭作業(yè)時間超過兩小時;當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大的時候,他們選擇的減壓方式是上網(wǎng)、聽音樂、看電視、和同學聊天,選擇打球跑步等體育運動的只有約32%。
輸不起的家長把運動讓位于學習
長期以來存在于秦女士意識中的一個想法,在過去的1個多月里開始被秦女士重新審視,那就是該不該讓孩子把本應參加體育運動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
“我們家就這么一個孩子,所有的希望都在他身上,他是全家的驕傲,我不能想象,如果他以后考不上好的大學,不能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不能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我該如何面對。在他身上,我真是輸不起啊。”秦女士有些傷感,“所以,我可以滿足他的任何需要,唯獨不能在學業(yè)上讓他有任何懈怠。我也知道,他需要出去玩,他應該踢踢球或有一個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但我想,等到他考上大學,他有的是時間去玩、去運動,現(xiàn)在,這些都應該讓位于學習?!?BR>
這種望子成龍,視讀書、應試、升學為唯一出路的觀念在中國家長的心中根深蒂固。不過,孩子的體質卻并不像秦女士想象的那樣:今天缺少的運動,日后還可以補回來。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向記者表示,“就人的體質發(fā)展規(guī)律而言,是有一個‘時間差’的,在人最需要體育鍛煉的青少年時代,往往無病無災,身體看起來很好,而等到人上了年紀,希望通過加強鍛煉提高體質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所有的疾病都襲上身來,這都是因為年輕時沒有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
近些年,很多惡性、慢性疾病在我國呈現(xiàn)低齡化的發(fā)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青年一代人缺乏體育鍛煉、體質不斷下滑的惡果。
“應試教育”的體制模式多年來在我國廣受抨擊卻始終難以轉變,但并不意味著提高青少年體質就不能與“應試教育”共存。
毛振明表示:“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是‘應試教育’體制,日本和美國就是典型,但這些國家并不存在青少年體質持續(xù)下滑的問題,或者遠不像中國這么嚴重。這和這些國家的學校、家長、社會輿論等大環(huán)境重視青少年必須增強體育運動的背景有關。”
毛振明曾在日本考察,其中有一個現(xiàn)象令他感觸很深,“很多中國人都聽說日本所有的學校都是體育場、體育館、游泳池等體育設施一應俱全,因為這是政府的硬性規(guī)定。其實不然,我問過一位日本文部省的官員,這位官員說,‘日本政府從來沒有規(guī)定學校必須建有多少體育設施’,但為什么所有的學校無一例外地建有齊全的體育設施,開設有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呢?因為在日本的學校和家長的潛意識里都有一個共識,‘一個學校如果不具備齊全的體育活動條件,就不能存在’,對學生體育的重視,在日本已經是社會普遍意識?!?BR>
半數(shù)以上的學校并未執(zhí)行政策
見過小穎的人,都不覺得這個16歲女孩一身都是病。然而,自上初二以來,小穎已經以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腸胃不適、眼疾等多種疾病為由,躲過了每學期的體育考試以及中考體育考試。小穎是記者一個親戚的女兒,所以記者很清楚,小穎實際上什么病都沒有,她只是不喜歡體育運動,甚至有一點體育課恐懼癥。
小穎的母親在醫(yī)院工作,很容易為小穎弄到各種請假條,家長的支持助長了小穎厭惡體育運動的情緒,不過,學校體育課的枯燥乏味以及學校老師的漠視則令小穎徹底打消了參加鍛煉的念頭。
在小穎的記憶里,小時候與小伙伴們在操場上游戲的回憶是美好的。那時候,小穎很喜歡踢毽子、跳繩和投籃球。美好的記憶從小穎上小學5年級以后逐漸消失了。據(jù)小穎的媽媽介紹:“小學5年級后,孩子已經有了逆反心理,她不喜歡跑步,但每節(jié)體育課都是跑步,她開始討厭體育課?!?BR>
上中學后,小穎的媽媽原本希望新的環(huán)境能夠改變小穎對體育課的態(tài)度,但沒想到在這所北京市重點中學里,體育課的主要內容依然是以跑步等體能鍛煉為主,學校建有完善的體育館和游泳館,但孩子很少有機會參與一些有意思的球類或游戲活動。
初二以后,小穎再也沒有上過一節(jié)體育課。由于小穎的學習成績不錯,班主任也對其逃避體育課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小穎的媽媽曾在一次學校家長會后與班主任溝通,表達了她對小穎可能通不過中考體育考試的擔憂,班主任當即打消了她的疑慮,“放心,有辦法,所有的孩子都能過,尤其是像小穎這樣學習成績好的孩子?!?BR>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向記者表示:“因為重視學校體育僅僅是出于應付體育考試或上級部門指示的需要,很多學校對體育課和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仍然很低,這是導致我國青少年體質狀況不能很快回升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在2007年中央下發(fā)的7號文件中,部署了大約70項具體工作,比如配備充足的體育教師;完善體育活動場地和設施;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性別和體質狀況,積極探索適應青少年特點的體育教學與活動形式;指導學生開展有計劃、有目的、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等。可以說,如果從2007年起,我們的學校能夠真正落實這70來項工作,我國的青少年體質將不可能是現(xiàn)在這個樣子。根據(jù)我的調查看,半數(shù)以上的學校幾乎沒有進行過‘7號文件’中部署的任何工作?!?BR>
“為什么這么多的學校可以不作為呢?”毛振明說,“主要是因為主管部門對學校、對校長必須完成學校體育相關工作的考核力度不夠,學校覺得這些工作可有可無。因此我建議,為了盡快扭轉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處于低水平的不利局面,國家應將加強學生體育工作上升到法律層面,以法律形式增強其強制執(zhí)行的力度?!?/P>
(本報北京3月20日電 記者 慈鑫)